這是 第三趟去上海了
與前兩次 間隔多年
第一回去時 要求去外灘邊走走
離開後 James 問我
方才靜靜地望著黃埔江水好久 不發一語
想了些什麼
我啊 想的是 我父親的青年時光 渡海而來
在這座城市 生活了 11個年頭
那個年代的上海繁盛 不亞於今日
或許 風華 更是細緻婉約
那一刻 想的是父親年輕的身影
也曾佇立這江畔吧

。
這一次的上海行 James 選的是帶點老風情的飯店


出了電梯看見客房樓層的走道
就覺得有趣

牆上裝飾著的不是畫。 而是各式 小時候看見媽媽和阿姨挽在手上的珠包。

房門一開 。 迎面而來 是個偌大的浴室。

轉個彎兒。服務人員趨前 打開了整排的落地窗。
心裡一動 , 想起多年前 在羅馬一家精品旅店的清晨醒來。
也是拉開了長長的窗櫺 , 清風吹動 , 白色的紗幔輕舞 。
柔薄的陽光滲過
隱隱約約 傳進來樓下路過義大利人的啜啜細語。
遂思念起 那燙得平平整整 , 觸感細緻迷人 ,
象牙白 純麻質地的 床單。枕巾。羽被。
那一幕光景 一直是我們對羅馬最深刻的記憶。
這個陽台 也留下了某種 旅人才會湧現的心緒。

話說 房裡 牆上貼著的平面電視
正播放 十里洋場年代的 歌曲和影像
姚莉 慵懶地唱著 鷄尾酒
遙想當年的上海啊





邊吃著可口的點心 。 零嘴。



那幾天 我們不開這電視 ( 泡澡時 就看看大浴缸面朝的那個小電視 )
每天從外頭回來 才進電梯
這 。鷄尾酒 。 和另一支 。 得不到的愛情 。
旋律已在心底響起
居然縈繞至接下來的澳門行程 ^^

飯店大廳 老鋼琴上就擺著 姚莉的像片
。
少不得 說到食物和酒 。
這些年, James領著我 吃吃喝喝下來
也累積了不少經驗
心得是
先藉著圖像記錄過程和某些細節
( 節目接踵而至 而 記憶力卻奇差無比 ^^)
若想寫點兒什麼 , 沈澱之後 才是值得記下的
因為讀過許多所謂美食文章之後 方發覺
除了極少數 學有專精
讓人領受 開卷有益 之外
( 謝謝他們慷慨分享 ^^ )
而一些 真正只忙著享受各種美好的人
根本不愛也不想寫啊
以上 題外話
。
Day 2
現今的上海街景。




James 已移居上海多年的好同學 請我們吃以 本幫菜 為主的
。席家花園。

那是棟舊上海時期的花園洋房
位於梧桐林立 幽靜的街區
聽聞 是當年國民黨中央銀行行長的府邸
其中的幾道菜




喝著溫暖的黄酒




。
然而 有一種香味
至今 我跟 James 說
我想 我會記得很久很久
那是在我們赴席家花園之前 , 在路上閒逛
( 無所事事之說又出現了 ^^ )
經過一家小店 , 我被吸引而停下腳步


James 問我 , 待會兒就去席家花園
妳肯定現在要吃這個 ?
我很堅決地點點頭
這 上海菜飯 米粒被帶著菜香的油脂裹住
那樣 簡單又暖心暖胃的幸福啊
那一刻, 明白了為何我們思鄉時
魂牽夢繫的 總是些庶民小吃了
。
晚餐之後 , 還想走走路 , 聊聊天
於是去了田子坊
曖昧不明的燈光之下
隱身於曲折巷弄的小店 更是饒富趣味







坐在室外露台
氣溫逐漸降低 風不大 卻冷
多年未見 友情如舊 心也熾熱
舉杯 互道晚安
珍重
。
。